在“中国建材之乡”鲁中临朐,硅胶产业如繁星般璀璨,潍坊新东源胶业有限公司便是其中兼具实力与温度的一颗。自成立以来,该公司在总经理王玉贵的带领下,以“一流设备、一流管控、一流服务、一流创新”四大一流提升机制为战略引擎,更以“奉献社会一流”的企业文化为精神内核,深耕硅胶领域的同时践行社会责任,将“东源胶,放心胶”的承诺延伸至公益赛场,在鲁中建材版图上书写了“产业强企”与“责任暖企”双向奔赴的“天赋传奇”。
鲁中筑基
以“一流设备提升”为基,打造智能生产硬实力
鲁中临朐,这片浸润着工业底蕴的土地,孕育了无数建材企业,新东源胶业的崛起,始于总经理王玉贵对“一流设备”的执着——他深知,先进设备是企业规模化、高品质发展的前提,因此从创立之初便锚定“设备先行”,以大手笔投入构建智能生产体系。
2021年,在“天赋传奇”的助力下,新东源胶业迎来设备升级的“关键一跃”:引入多条从投料、制胶、分装一体化的全自动生产线,彻底告别传统人工操作模式。走进如今的生产车间,100000平方米的厂区内,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:原材料通过封闭管道自动输送至反应釜,电脑精准控制温度、压力与搅拌速度;制胶完成后,成品自动分装至软包装、硬包装或大桶中,全程无需人工干预。这种“全封闭、全自动化”的设备优势,直接带来三大改变:效率提升40% ,单日产能突破30吨,年产量稳定在10000吨以上;损耗降低80% ,全封闭流程减少原材料浪费,损耗率从5%降至1%以下;污染零排放 ,配备的废气处理系统将VOC(挥发性有机化合物)收集处理,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,实现“绿色生产”。
不仅如此,总经理王玉贵还推动设备配套升级:总投资超5000万元,建成专业检测实验室,配备拉力试验机、耐候性测试箱、气相色谱仪等高端设备,为后续品质管控提供技术支撑;引入智能仓储系统,实现原材料与成品的自动化出入库,库存周转率提升30%。“一流设备不是‘面子工程’,而是保障客户需求、支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‘底气’。”王玉费常说。如今,这套智能设备体系不仅支撑起新东源10000吨的年产能,更让企业具备了服务全球客户、反哺社会的硬实力——产品已出口至东南亚、中东、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为后续公益投入积累了坚实的经济基础。
品质立企
以“一流管控提升”为盾,坚守“东源胶,放心胶”承诺
“东源胶,放心胶”——这六个字不仅是新东源胶业的品质政策,更是总经理王玉贵对客户、对社会的郑重承诺。在他看来,“一流设备”是基础,“一流管控”才是品质的“守护神”,因此构建了覆盖“原材料-生产-成品”全流程的管控体系,用严苛标准筑牢品质防线,这既是对市场负责,也是企业“奉献社会”的首要前提。
原材料管控是“第一道关卡”。王玉费定下“三重审核”原则:一是严选供应商,仅与符合欧盟REACH法规、国家GB 18583标准的头部企业合作,每季度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,确保原材料环保、安全;二是抽检原材料性能,每批次到货后,实验室立即检测纯度、粘度、有害物质含量,曾因一批基础胶料纯度差0.2%,他果断下令退回,“差一点都不行,源头不合格,不仅砸了品牌,更会给建筑安全、消费者健康埋下隐患”;三是建立追溯系统,每批原材料都有专属“二维码”,扫码可查生产厂家、生产日期与检测报告,确保“源头可溯、问题可查”。
生产管控更是“严丝合缝”。依托智能设备的优势,新东源建立“实时数据监控系统”:中控室屏幕上,每条生产线的温度、压力、搅拌时间等参数实时更新,一旦出现异常,系统自动报警并暂停生产;品质检测人员每2小时抽取一次样品,检测粘结强度、弹性恢复率、耐候性等指标,确保生产过程“零偏差”。而在成品出厂前,还需经过“终极考验”——实验室模拟高温、低温、高湿度等极端场景,对产品进行72小时耐候测试,只有全部达标,才能贴上“东源胶”标签。
这种“全流程一流管控”,让新东源的产品赢得市场与社会的双重认可:国内重点幕墙工程、保障性住房项目中,“东源胶”使用5年仍无开裂、渗漏,为建筑安全保驾护航;国际市场上,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与美国ASTM标准检测,成为东南亚大型门窗企业的“长期供应商”,向世界传递“中国智造”的品质自信。
市场破局
以“一流服务提升”为桥,从“卖产品”到“做方案”
在总经理王玉贵的战略布局中,“四大一流提升”不仅是设备与品质,更离不开“一流服务”——他认为,新时代的企业竞争,不是产品竞争,而是“解决方案+服务”的竞争,而“一流服务”的本质,是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责任延伸,因此推动新东源从“单纯卖胶”转向“为客户提供密封粘接整体解决方案”,用定制化服务打开全球市场,也让“责任”贯穿于客户合作的每一个环节。
针对不同行业客户,新东源组建了专业的“技术服务团队”,提供“一对一”定制服务。例如,北方门窗企业面临冬季严寒问题,团队会推荐耐-30℃低温的硅酮耐候胶,并派工程师现场指导施工,避免因胶缝开裂导致房屋漏风漏雨,保障居民居住舒适;汽车电子客户需要耐高温胶,团队会调整配方,协助客户进行150℃高温测试,确保产品符合行业安全标准,为消费者出行安全添一份保障。
在服务效率上,新东源同样追求“一流”。建立“全球客户响应系统”:国内客户下单后,24小时内到货,确保工期不延误;国际客户通过港口物流合作,7-10天内货物到港,降低客户库存压力;技术服务承诺“48小时上门”,无论客户在国内还是国外,遇到问题都能快速得到支持,避免因技术问题造成经济损失。此外,公司还为长期客户提供“库存预警服务”,根据客户用量提前备货,避免断货影响项目进度。这种“定制化方案+高效响应”的服务模式,让新东源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:国内覆盖30多个省市,国际客户遍布20多国,“雨佳”“嘉之龙”“冠洲”等系列品牌成为全球客户的“放心选择”,也让“东源服务”成为行业内的责任标杆。
创新驱动
以“一流创新提升”为翼,拓展硅胶应用新边界
“只靠现有产品,早晚会被市场淘汰;只有持续创新,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。”王玉贵深知创新的重要性,因此将“一流创新提升”作为四大机制的核心,推动新东源从“跟随者”变为“创新者”,不断拓展硅胶应用的新边界,用技术创新解决行业痛点、助力社会发展。
在产品创新上,新东源聚焦“细分场景需求”,持续研发契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品。针对“双碳”战略下新能源行业的需求,开发耐高温、耐老化的光伏组件密封胶,解决传统胶在户外易开裂、影响发电效率的问题,已应用于多个光伏电站项目,为清洁能源发展助力;针对高层建筑安全需求,推出双组份硅酮结构胶,粘结强度提升20%,远超国家标准,为城市幕墙安全保驾护航;针对室内装修环保需求,研发“低VOC环保胶”,甲醛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,适配绿色建筑、精装房项目,保障消费者室内空气质量健康。目前,公司产品已从最初的建筑胶,拓展到工业胶、功能胶等领域,形成近十个系列、数百个单品的矩阵,覆盖门窗、幕墙、汽车、电子、新能源等多个行业,用创新产品回应社会对“安全、环保、高效”的需求。
在技术创新上,王玉贵牵头成立“研发中心”,聘请行业资深工程师带队,每年投入销售额的5%用于研发,还与当地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共建“硅胶材料创新实验室”,推动产学研融合。团队不仅优化现有配方,还探索新技术:例如,开发“快速固化胶”,固化时间从7天缩短至3天,帮助客户加快施工进度,减少人工成本;研发“可回收硅胶材料”,解决传统硅胶难以降解的环保难题,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技术参考。2023年,新东源的“高性能阻燃硅酮耐候胶”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成为行业内的技术标杆,用技术创新为社会安全、环保事业贡献“东源智慧”。
责任铸魂
以“奉献社会一流”为核,培育有温度的企业文化
“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,发展好了,就要反哺社会——这不是‘额外任务’,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,是‘一流企业’的必备素养。”在王玉贵的倡导下,“奉献社会一流”成为新东源胶业的企业文化内核,公司从乡村振兴、助学兴教、应急救灾三个维度发力,将“责任”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,让“东源温度”温暖更多人。
在乡村振兴领域,新东源主动对接临朐县周边村镇,用“产业赋能+公益帮扶”助力乡村发展。针对部分村镇建材小微企业技术薄弱的问题,公司免费提供硅胶生产技术指导,帮助其提升产品质量,带动当地就业与产业升级;每年秋收季,组织员工志愿者走进田间地头,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抢收玉米、小麦,解决“秋收难”问题;还出资修缮村级道路、安装太阳能路灯,改善村民出行条件,让“企业发展红利”惠及乡村。
在助学兴教领域,王玉贵深知“教育是乡村的希望”,因此推动公司与临朐县多所乡村学校建立长期帮扶关系。每年“六一”儿童节、开学季,公司都会捐赠书籍、文具、体育器材,改善学校教学条件,还为乡村教师提供培训名额,提升教学水平;设立“新东源助学基金”,每年资助20名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,覆盖小学至高中阶段,承担他们的学费与生活费,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,
在应急救灾领域,新东源始终保持“快速响应”。2021年河南暴雨灾害、2023年山东台风灾害发生后,公司第一时间捐赠防汛沙袋、雨衣、消毒物资,还组织员工志愿者参与当地抢险救灾;疫情期间,向临朐县防疫部门捐赠口罩、消毒液等防疫物资,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志愿服务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企业担当”。“做公益不是‘一阵风’,而是要融入日常、长期坚持。”王玉贵说,如今新东源已将“公益投入”纳入公司年度预算,确保“奉献社会”有稳定的资金与人员保障,让“有温度的企业文化”持续传递。
传奇续篇
“五大维度”协同发力,迈向行业新高度
从“一流设备”构建智能生产体系,到“一流管控”坚守品质底线;从“一流服务”打开全球市场,到“一流创新”拓展应用边界,再到“奉献社会一流”培育文化内核——新东源胶业在总经理王玉费的带领下,以“五大维度”为协同引擎,实现了从“临朐本土企业”到“全球硅胶供应商+社会责任典范”的蜕变,而这份“天赋传奇”,仍在继续书写。
回望发展历程,每一步突破都离不开“五大维度”的联动:没有一流设备与创新,企业便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经济与技术基础;没有一流管控与服务,企业便难以稳定发展、积累公益资源;而“奉献社会”的企业文化,又反过来凝聚了团队人心、提升了品牌口碑,为企业发展注入了“软实力”。正如王玉费在年会上所说:“‘一流’不是单一维度的优秀,而是‘硬实力+软实力’的全面领先;‘传奇’不是偶然的成功,而是‘做产品’与‘做责任’的长期坚守。”
在鲁中建材产业的浪潮中,新东源胶业以“五大维度”为帆,以王玉贵的领航为舵,不仅书写了自身的成长故事,更为行业树立了“智能制造+品质服务+持续创新+社会责任”的典范。未来,这家从临朐走出的硅胶企业,必将在全球舞台上续写更多“天赋传奇”,用实力与责任,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“东源力量”。
(供稿:鲁建宣 潍工闻 东企讯 马程 张力 余庆)